转自:
“看了您母亲体检报告,结合她高血压、两次中风的经历以及你刚刚描述的症状,怀疑痴呆症的可能性较大,建议尽快到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。”
“痴呆?阿尔茨海默症吗?”
“痴呆并不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症,也有可能是血管性痴呆。”
看到这,想必大家都和王小姐有同样的疑惑:痴呆还划分的那么细的吗?只听过阿尔茨海默症,没听说血管性痴呆。今天小九就来聊一聊。
什么是血管性痴呆?与阿尔茨海默症有什么不同?
说起痴呆症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症,但其实目前临床上的痴呆症,却又不仅仅是阿尔兹海默症这一类型这么简单。
痴呆症可以分为阿尔茨海默症、血管性痴呆、前额叶痴呆、Lewy小体痴呆、糖尿病脑病等。在这些痴呆症疾病中,又以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,占所有痴呆症80%以上。
那么,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有何区别呢?
首先,两者发病原因不同。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原因较复杂,考虑可能与遗传、神经递质、生活方式等有关,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会上升,属于持续进行性发展疾病。
血管性痴呆则是脑出血、脑梗等脑供血阻断而引起的记忆认知功能下降。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化,血管性痴呆也有年轻化趋势。
其次,两者症状表现不同。阿尔茨海默症是隐性起病且进展缓慢,患者可表现出智力能力全面衰退,记忆损伤,轻中度期间躯体功能丧失症状较少。
血管性痴呆的诱因是脑梗脑出血,多发病突然,患者可表现出动作迟缓,记忆衰退,智力能力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定向能力,通常还有肢体障碍乃至瘫痪等躯体功能丧失情况。
最后,两者治疗方式和预后不同。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靠药物延缓病情发展。但由于属于进展性疾病,若无法早发现早治疗,一旦发展至痴呆阶段则不可逆,或会进展至重度痴呆。
血管性痴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,还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方式。且随着脑血管供血情况的改善,痴呆症状也会有所减轻。
血管性痴呆偏爱这3类人,有这些症状要警惕
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心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,而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,就不得不提到“三高”了。
高血压:高血压会使脑动脉变得狭窄甚至闭塞,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升高,提升血管性痴呆发病率。高血压也可直接损伤脑白质,破坏大脑组织结构,因继发神经元萎缩坏死,而影响患者认知能力。
高血脂:胆固醇升高不仅会损伤动脉、毛细血管壁功能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,影响脑供血而增加痴呆危险性,而且还会引起神经元变性,加速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沉积,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。
高血糖:长期高血糖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,同样会增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,从而导致脑血管缺血风险增大,诱发血管性痴呆症。
因此,患有以上疾病的三类人群尤其要警惕血管性痴呆的发生,当出现以下五种症状时,应当尽早排查。
1.头痛眩晕:血管性痴呆和大脑血流阻断有直接关系,因此会产生头痛晕眩的不适,尤其是在转头或用力憋气时不适感会加重。
2.记忆力下降:随着病情的进展,因记忆力下降而忘事的情况会越发频繁。
3.失眠: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发生变化,负责睡眠功能区域也受到影响,因而容易产生入睡困难、早醒等失眠症状。
4.手足麻木:患者常伴有手脚麻木、肢体互动困难等表现,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瘫痪与痴呆。
5.情绪失控:比如原本乐观的人开始变得郁郁寡欢,不喜交谈。又或者让患者情绪波动大,突然发火、痛哭流涕等。
对于血管性痴呆,很多人习惯于寻求西医的防治途径,但其实中医药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,以中成药天麻醒脑胶囊为例,其含有六味药材,天麻、地龙逐瘀,改善微循环、增加脑血流量;熟地黄、肉苁蓉补肾,补肾固精、增强免疫;石菖蒲、远志化痰,保护神经、改善记忆力,这些药材均是中医治疗痴呆较为常用的药味,合用具有补肾、化痰、逐瘀三法合一的独特功效,适用于头痛头晕,记忆力减退,失眠,反应迟钝,耳鸣,腰酸等症状,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。
如何预防血管性痴呆?做好这两件事
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的是,血管性痴呆的病因较为明确,属于可以预防的痴呆症,具体要如何预防血管性痴呆?那还得从根源入手。
1.早期控制好心血管疾病
尽早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,就有助于预防痴呆症的发展。因此,有心血管疾病和三高等基础病的人群,应当遵医嘱要求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,同时应注意做好定期检查,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。
2.改善饮食等生活方式
痴呆症高危群体尤其要注意改善日常生活方式。饮食方面应当保持低盐、低脂、低糖,做到清淡且营养均衡,可适当多摄入坚果、深海鱼等对大脑有益的食物。
此外,生活习惯方面应注意戒烟戒酒,规律作息而不要熬夜和过度劳累。同时保持良好心态,坚持社交和认知活动的锻炼。
参考资料:
1.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, 《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》编写组.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[J].中华医学杂志, 2019,99(35):2737-2744.